真实案例
一群涉世不深的年青人,却把本身包装成专业“康健参谋”,一部评书机、一个咨询电话,就轻松骗得暮年人上万元养老钱。2021年4月,吴江区公安局乐成捣毁一个针对暮年人推销假意保健品的电信网络骗财骗团伙,抓获涉嫌骗财骗的犯法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案例分解
2021年3月,嫌疑人杜某、丁某等人销售保健品“参茸倍力胶囊”,通过犯科途径购置的13000多条暮年群体小我私家书息数据。
识别点1
《中华人民共和百姓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小我私家书息受到法令掩护。任何组织可能小我私家需要获取他人小我私家书息的,该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详,不得犯科交易、利用、加工、传输他人小我私家书息,不得犯科交易、提供可能果真他人小我私家书息。
犯法分子定向邮寄给暮年人一部只能轮回播放所谓“某解放军总医院张传授”报告中暮年人常见病症,大力大举宣扬参茸倍力胶囊疗效的评书机。
识别点2
犯法分子采纳“遍及撒网、重点造就”的方法举办“评书机”的无不同邮寄,其实评书机中只有定向的宣扬保健品疗效的内容,对暮年人举办“洗脑”式贯注。
犯法分子后续跟踪评书机收货状态,电话接洽签收评书机的暮年人群体,向其推销该胶囊,实际上市面上存在的“参茸倍力胶囊”,属于保健食品而并非药品,,并没有可以或许主治糖尿病、高血压,及三高引起的并发症的药效。
识别点3
保健品和药品之前的区别,保健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健字号”标识,药品为“药字号”标识,两者在出产及配方构成、出产进程的质量节制、疗效方面的区别、说明书和告白宣传等多方面都有明明的区别。
犯法分子决心夹杂保健品与药品之间的不同,宣扬保健品的药效,视老人经济条件,可在500至1300元范畴内自行订价,仅仅40天时间,销售额陡增。
骗术揭秘
1.邮寄“评书机”洗脑宣传,宣扬“保健品”功能
本案例中,骗财骗团伙将方针锁定于暮年人群体中,通过定向邮寄“评书机”的方法举办洗脑宣传,虚假宣扬“参茸倍力胶囊”疗效。
2.一连电话回访,骗取暮年人信任
一方面,骗财骗团伙通过电话接洽前期已签收“评书机”的暮年人群体,自称是保健公司回访,骗取暮年人信任;另一方面,骗财骗团伙会不绝研习推销“话术本”,富厚骗财骗套路,从其他正规保健品到“参茸倍力胶囊”来慢慢推销,引诱暮年人上当。
3.夹杂“保健品”与“药品”的观念
骗财骗团伙通过自行建造添加利用说明书、改变部门外包装等要领,将原本“健字号”标识的保健品改为“药字号”标识,并虚假宣扬该药品的治疗功能,提高售价牟利。
被骗心理阐明
洗脑手法运用:“感性心理运用”和“相关节制误解”。
《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桥段,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刘禅,尔后刘备怒“摔”孩子,并大发走心台词,最后打动赵子龙,誓死跟随。这其实就是感性心理的运用。
人类的心理有个奇妙的现象,就是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是论述性讲话,这种讲话比逻辑性讲话更容易引起情感共识,情感越浓重,越无暇判别那些可疑之处。本案中骗财骗团伙免费邮寄的评书机中,有高出4小时的推销音频,选择中年磁性男声开展保健养生讲座,用大量所谓“身边故事”来刺激暮年人的“惜命”“追求养生”等心理期望。
相关节制误解,是另一种普遍性心理,许多人容易将各类随机事件接洽起来,从而发生了一种错觉相关。认为我们找到了各类随机事件之间的接洽。好比本案中,大量的案例让暮年人容易发生错觉,认为许多人身体状态的改变是源自于利用了所谓的保健产物。
防御提醒
1.时刻留意小我私家书息掩护,对生疏邮件、电话等多加寄望;
2.留意“保健品”和“药品”之间的区别:
首先,出产及配方构成差异。药品的出产本领和技能条件,都要颠末国度有关部分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查抄及多年的临床调查,经有关部分判断核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勿需颠末医院临床尝试等便可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一定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回响明晰;属于食品的则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