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维权快讯 >

对话贾少谦:海信需要更多“不听话”的干部

2024-04-06 20:23 浏览:

  他走访了海信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北美洲的市场,花了很多时间拜访国内外企业——制造业、新能源、互联网领域的都有,与其他家电同行的关系也热络起来。一次,在拜访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时——后者正在福耀科技大学建设工地办公,他顺势推销了海信的空调,事后他打趣道:“曹总做了十分正确的选择,选了海信空调,后来还采购了我们的校园管理系统。”

  贾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有着山东人典型的真诚谦逊,偶尔也不乏质朴的幽默——同是山东老乡的作家莫言就有着类似的“标签”。拍摄的时候有一个小花絮,摄影师提醒他“是否要摘下手表”,他一下子反应过来,大方回应,“没关系,这表不值钱。”

  这也决定了,他不是那种激进冲动的改革者,但这不妨碍他的改革决心。

  他揭开了海信低调的幕布,从幕后走到台前,是海信第一个开通个人公众号的高管,也是唯一的一个。一次,由于相关负责人对后台举报处理延误,他还发了脾气——这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他给员工的印象都是人如其名——谦谦君子,愿意放权,甚至鼓励下属敢于争论,“管理权威是通过领导力、包容度、带领团队打胜仗赢来的,不是靠高高在上,容不得别人讲难听的话得来的。”

  眼下,他正带领十万海信人打一场硬仗。

  以下为贾少谦与《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内容(有删减):

  “领导要谨防遭需要的满足感”

  《中国企业家》:海信营收超过2000亿元,员工超过10万人,如何治理可能的“大企业病”?

  贾少谦:应该这样讲,大企业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责权利的不协同产生的,所以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能存在大企业病。

  当大企业病出现时,一定是已经成为企业的共性问题了,在某一个子公司出现,在另一个产业板块也会有,所以不要企图只去解决单一问题,那是抓病状,而没有找到病灶。真正解决大企业病还是要在顶层上做文章,不断对标,不断自我检视。

  我们的变革主要是在顶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抓根本,而不是抓末端。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中国企业家》:海信正处于这个变革中,痛苦究竟来自于哪些方面?

  贾少谦:因为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这个“利益”未必是指金钱。一个旧的体系和规则之下,一定会产生很多旧的习惯和方法,人最难的就是改变自己,这是逆人性的事情,但是企业家往往要做的就是逆人性的事情。

  所以大量的变革真的是从变思想开始,比如说授权分权,上面的人未必愿意放这个权,因为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下面的干部也很习惯有问题就问领导,这样自己不用担什么风险,上面的领导还乐此不疲,满足于那种遭需要的感觉。

  《中国企业家》:你也会有这种心理吗?

  贾少谦:都有,天性都是一样的。遭需要的感觉会让自己踏实,自己有成就感。但是想想,100人时,这样做是可以的,1000人——处理起来很麻烦了,1万人就更不可能了,海信10万人了——要还是这种文化,就等于制约了组织的活力和发展,就像家长紧盯着孩子,孩子就只能是温室花朵,长不成参天大树。

  《中国企业家》:你自己改变的一个习惯是什么?

  贾少谦:最近刚刚下了两个新要求。

  过去海信的干部给领导出的很多是问答题:拿着问题过来,领导作答完,他拿着谜底走了;稍微有一点“良心”的干部,出一个填空题,大部分东西都有了,关键的空让领导填;我现在告诉他们,不要给我出填空题,融易新媒体消息,更不要问答题,而是要有谜底的选择题,就是告诉我有ABCD四个方案,你的选择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我可以就此给建议。这样的话,以后每个人都能成为一节动车车厢,而不是说我一个火车头,不断加煤,拽着大家往前走。

  第二个是汇报要更简短,用5分钟、500个字说清楚,写太多PPT,都是废话,说明根本没有弄清楚本质,一个干部如果抓不住实质,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要用所谓的勤奋来证明敬业。

  “我喜欢不听话的干部”

  《中国企业家》:作为千亿集团的掌舵人,如何避免决策失误?

  贾少谦:谁都会犯错误,因为决策决的是未来不落实的事情,错误无法避免。但重要的一点是决策一定要有底线意识,就是要想清楚:如果失败了,我个人也好,企业也好,能不能承受得住这种失败?如果谜底是肯定的,就说明大方向是没错的。如果压根都不想底线和风险,在决策流程里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的,靠的就是一厢情愿了。

  所以一定要有底线意识,要有风险意识,企业要冒险,但企业不能冒生死风险,只要没有生死风险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可以考虑的。

  《中国企业家》:你遇到过“生死考验”的决策场景吗?

上一篇:加码,华为正式发布通信大模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