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维权快讯 >

从天而降的“礼品卡”,具体是何来头?

2024-03-04 22:16 浏览:

  包装精美、“蟹”礼诱人、客服“亲切”……近期,有网友收到了“匿名朋友”快递上门的“大闸蟹礼品卡”。对“免费”的“大闸蟹”,你会动心吗?

  日前,福建厦门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假借“蟹卡兑换”为名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非法分子具体怎样借“蟹卡”行骗?该怎样防范此类新型诈骗?“新华视点”记者就此展开侦查。

  “免费大闸蟹”的诱惑

  今年10月7日,厦门的一位快递小哥报警称,自己接到一个“大单”——寄件人要求寄出4000张包装精美的“大闸蟹礼品卡”,并提供了一份4000人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寄件人“指示”快递小哥将“蟹卡”对照名单逐一寄出,并拍摄视频留证。

  由于每张“蟹卡”上写着“面值500元”,4000张“蟹卡”意味着价值200万元,再加上寄件人颇为“神秘”,受过反诈宣传教育的快递小哥选择报警。

  正是快递小哥的这一决定,让无辜群众避免落入诈骗陷阱。接警后,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开元派出所民警张洺铨等人立即着手案件侦破工作。

  经民警侦查发现,“蟹卡”诈骗的玄机主要出在卡面印制的二维码上。据张洺铨介绍,根据“蟹卡”上的提示,受害者只要扫码,就会直接进入“客服聊天”的对话框,在佯装“核实”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后,“客服”便会要求受害者参与“刷单返利”任务,并称只要完成相关任务,就能获得“10只大闸蟹”作为奖励。

  “一般会有多个‘刷单’任务。为了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在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受害者会收到小额奖励。之后,非法分子会要求其‘加大投入’,以换取‘更高报酬’,最终使受害者落入诈骗陷阱。”张洺铨解释说。

  至此,“蟹卡”诈骗套路已经水落石出——非法分子以“蟹卡”为诱饵,让“扫码兑换大闸蟹”这一步骤变成了“刷单得大闸蟹”。一旦有人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接受任务,就会掉入非法分子设好的诈骗圈套。

  在厦门查获的这起“蟹卡”诈骗案件中,已有2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公安机关正根据线索追查其他涉案人员。

  “礼品卡”类诈骗缘何频频得手?

  近期,除厦门查获的这起“蟹卡”诈骗案外,不少地区均有类似案件发生。

  10月上旬,演员孙艺洲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遭遇了疑似“蟹卡”诈骗。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蟹卡”进行检索,发现自今年9月以来,有不少网友都表示收到了类似的精致“蟹卡”。但大部分网友表示,在扫码后“发觉不对劲”,遂拒绝了“免费的大闸蟹”。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公安分局曾于10月5日发布紧急预警称,该辖区居民崔某收到装有印着二维码的“大闸蟹兑换卡”的快递,崔某扫码加入微信群聊,根据客服引导完成“刷单返利”等任务,结果被骗2万元。

  “蟹卡”之外,还有其他的“礼品卡”陷阱。10月底,“平安北京”发布信息称,有非法分子冒充某知名品牌向群众发放该品牌的产品“提货卡”;11月初,有网友反映在路上捡拾到某品牌的“电话手表兑换卡”,也高度疑似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手段……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孙玥晅说,相较于直接让受害者转账,快递上门的“礼品卡”更具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未严格落实快递实名登记要求,是造成此类诈骗频频得手的重要情况。孙玥晅说,由于在快递实名制要求不严的地区可以随意发送快递,非法分子乘机隐匿犯罪踪迹作案。

  早在2018年,交通运输部就公布实施了《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要求各寄递企业制定本单位实名收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严格落实执行。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说,一些地区快递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反映出部分快递企业管理不够规范,末端服务网点碎片化,服务标准落实不够。

  此外,网络黑市买卖个人信息泛滥,也是此类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重要情况。奇安信集团安全专家王伟峰表示,非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筛选出“易上当人群”,导致一些受害人在不同类型诈骗中多次落入陷阱。

  多措并举打击“礼品卡”类诈骗

  业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强化落实快递行业实名制寄递监管,从源头阻断“诈骗礼品卡”寄出。厦门“蟹卡”诈骗案件中,正是由于快递员反复要求寄件人提供本人身份证明,融易新媒体消息,在无果的原因下报案,才有效避免了更多受害者落入电诈陷阱。

上一篇:西藏洛隆:高原狮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