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网友报料 >

【专家观点】孙寅鹏:“五大平台”打造高技能

2024-02-06 12:49 浏览:

  2023年11月23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职业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杭州举行。

  此次论坛是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举办14届以来,首次开设职业能力建设主题分论坛。现场汇聚相关行业专家、学者、高等院校、企业代表等,分享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典型经验,展现房地产职业能力建设新成果,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北京住总集团职业技能开发中心主任、集团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孙寅鹏先生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五大平台”打造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培养新模式》的主旨演讲。

  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在职业人才培养中总会面临三方面的困惑:一是工人谁来培,一线产业工人、劳务农民工的培养主体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到底在总包单位还是劳务企业。二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如何培,拿BIM来说,不是会用软件就是一个合格的BIM人才,不仅要懂施工、管理、设计、运维,还要具备广义性的协同和拓展能力。三是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流失了,怎么办。

  基于此,住总集团建立“职业技能提升五大平台”,构建递进式全链条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闭环培养体系。

  以训入岗,建立产教融合平台,筑牢培养基石

  针对基层员工,采用双元制的培养方式。双元制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通过学生1-2年在校专业课学习,1年企业实践教学,1年企业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促进企业职工人岗匹配。

  这是学校、企业和劳动者三方获益的举措。对于学校来说,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对于企业和用工方,一方面可以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用于培训员工,一方面受益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对于劳动者来说,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针对作业层,融易新媒体消息,探索“劳务基地”向“培育基地”转型模式,在劳务输出地大省建立劳务基地,并向当地政府输送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

  同时在工人转岗以后严把技能入场关,在队伍劳务分包合同备案前严格核验人员岗位技能证书信息,确保“先持证、后上岗”。

  以训适岗,建立学徒业校平台,推动技能工人转型成长

  针对自有员工,采取“1+3+7”的企业新兴学徒培养方式,“1”是云上师带徒,通过建立企业新兴学徒培养信息系统,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有效保证培训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认证单的方式把线下的图搬到了线上,解决了供需矛盾和企业导师的匹配问题。

  “3”是三大创新,创新企业新兴学徒制全套制度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企业新兴学徒制的培训教材,创新300多学时线上课程的开发。

  “7”是“七统一”,通过统一院校合作、统一学校报名、统一导师聘用、统一课程管理、统一培训实施、统一效果监管、统一资金拨付等解决统筹协调和监管问题。

  针对作业层入岗员工,采用农民工业校和外施工会两个培训载体。对于农民工,每年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培训计划,指导各相关院校开展培训工作。同时抽调优秀内训师和专家骨干,组成专业讲师团,定期到各校进行巡讲。

  此外,依托外施工会,创新多种形式对外施职工开展培训。不仅让建筑者有了“家”的归属感,也让企业有了自己的产业工人队伍。

  以训促岗,构建新技能提升平台,促进劳动者技能迭代升级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依托丰富的专家资源、完备的教育内容,通过装配式、BIM等先进的培训模式,每年培养大量装配式产业工人。

  此外,在开展装配式施工技术培训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无人机测绘应用、超低能耗住宅施工、物联网智能安装等新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一线职工和劳务工人对新职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促进职业技能迭代升级。

  以训稳岗,建立云信息平台,构建全链条动态服务网络

  不管是一线职工还是工人,岗位变动不可避免,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的稳定?

  我们的做法是,建立优秀专技人才培训方案,通过定向培训、公开考核、薪酬激励等措施,拓宽专技人才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