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网络骗局 >

当代职场人群内卷化困局与恢复效能低下成因探

2025-02-15 15:08 浏览:
(优化后文本保持原始对话结构和核心信息,对表述进行专业化和规范化处理,删除冗余表达,调整语序增强逻辑性,统一术语使用) 第167期主持人|潘文捷 整理|实习记者 覃瑜曦 在东亚高强度工作文化背景下,日本东京都政府宣布自2025年起实施公务员四天工作制以应对低生育率问题。这一政策并非首创,冰岛实验数据显示四天工作制能有效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生产力值。值此新年假期之际,本期探讨当代劳动与休憩关系及休息的本质价值。 01 当代青年职业倦怠溯源 徐鲁青:我国普遍劳动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以湖南就业市场为例,多数企业仍维持单休制。法定假期总量不足导致调休争议频发,折射出基础休假权益保障的深层矛盾。 张友发:劳动权益的区域差异显著,非一线城市单休制仍占主流。职场文化中普遍存在自我规训现象,部分从业者甚至以牺牲年假为荣。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加剧了工作生活边界消融,典型表现为文娱消费的异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地执行素材采集工作,专业影评人脱离岗位后才重获观赏乐趣。 产业模式演变深刻影响着休息形态:福特制时期(1940-1980)强调劳动与休憩的严格分野,社会主义初期"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口号体现生产导向的休息观;后福特制时代(1990至今)弹性雇佣制度催生碎片化劳动模式,工作与休息呈现交替渗透状态。 以游戏产业为例,免费玩家实质上构成付费玩家体验系统的劳动组件,这种隐性劳动消耗加剧了当代人的疲惫感。自媒体从业者的日常观察同样印证此现象——娱乐活动自发转化为内容生产行为,形成持续性的认知劳动。 潘文捷:后福特主义语境下,劳动时空界限彻底消弭,日常生活全方位嵌入生产系统。数字平台通过用户内容生成(UGC)实现劳动价值攫取,应援打榜、社交互动等行为实质构成数据劳动。《过劳时代》揭示的24/7工作制已成新常态,即时性消费需求催生全天候服务体系,这种"永远在线"的社会机制不断压缩休憩空间。 《过劳时代》 [日]森冈孝二 著 米彦军 译 新星出版社 2019年1月